骊姬传奇
晋公子重耳和夷吾因狩猎迷失方向误入敌国骊戎被作为奸细抓获。早有吞并骊戎野心的老晋王以此为借口发兵攻占骊戎,却不知两位公子在骊戎公主骊兰和骊朵的帮助下已化险为夷并分别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灭国之际,在重耳和夷吾的力保之下,姐妹俩才免遭杀戮。   姐妹俩被带回晋国后,晋王为了儿子的前途,坚决反对重耳和夷吾娶敌国公主,并多次欲置她们于死地。只因重耳和夷吾的阻挠,姐妹俩才一次又一次死里逃生。当晋王见到骊兰和骊朵后被二女的美艳打动,又决定纳姐妹二人为妃。此举不但遭到夷吾、重耳和世子申生的强烈反对,而且让姐妹俩痛不欲生。只因忘不了国仇家恨加上侍从优施的开导才使她们自杀未遂并被迫嫁给了年迈的晋王。悲伤而绝望的夷吾见无法改变此事,只好计划和小公主骊朵相邀私奔,哪知被晋王发觉,晋王一怒之下刺死了骊朵并将夷吾逐出王宫,前往屈城守边。   妹妹的惨死给骊兰带来又一次无比沉痛的打击,以至在坟前哭昏了过去。原本计划让骊兰生下一子,以便将来继承王位,达到报仇复国目的的优施趁骊兰昏迷之中将她强奸。重耳来迟未发现奸情,但产生了怀疑,优施为了达到长期潜伏在晋王宫的愿望,自请净身,充为太监。也许是天意,骊兰果然怀孕了,并产下一子。晋王以为是自己老年得子,万分兴奋,宴请群臣,只有重耳和好友介之推知道这个叫奚子的孩子来历不明。一心只爱重耳的骊兰生子之后,一面觉得对不起重耳,一面却又在优施不断的催促下加紧进行他们的复仇计划。   深受打击的夷吾在屈城被一骊戎女子刺成重伤的消息传到京城,重耳马上前往屈城看望夷吾。趁重耳不在,优施设下桃色陷阱,老实而厚道的申生不知是计,一步步走进了别人设下的圈套。晋王误以为申生调戏骊兰,一怒之下不顾夫人和满朝文武的反对,将申生发配到曲沃。由于在途中奸臣梁五的施压,绝望的申生居然在一乡村旅店上吊自尽了。   晋后将丧儿的悲痛一股脑地发泄在骊兰身上,痛殴之后还不解恨,还命回宫的重耳刺死骊兰,终因重耳和骊兰的感情犹在,重耳不忍下手。心胸狭隘的晋后不但没有害死骊兰,反被骊兰所害,骊兰如愿以偿的当上了晋后。   由于晋王对奚子的来历也有所怀疑,没有立他为太子。夷吾知道宫中发生的变故之后立即返回都城,因其曾被骊戎女子刺伤,是以对骊戎人恨之入骨,发誓要除掉骊兰母子,帮助哥哥重耳继承大位。但因重耳反对他的鲁莽和对父王的大不敬,致使兄弟二人反目成仇。夷吾转而寻求自己继位,挟持奚子,反逼父王禅位,却被重耳粉碎了他的计划,不得不逃亡秦国。   只因重耳一次又一次地挽救了奚子的生命,并经过了多次生与死的碰撞,骊兰和重耳的感情进一步加深了。骊兰为了表示自己对重耳的爱,宁可杀害儿子,放弃复仇计划。虽然没有做到,但仍使重耳感动不已。终于控制不住地拜倒在骊兰的石榴裙下。   他们的感情一泻千里,无可遏止的态势,不但令优施担忧,而且也使晋王感到强烈的不满。为了避免被父王驱逐的厄运,深深感到自责的重耳不得不带着介之推等十余名侍从离国出走,自此走上了有国难投有家难归的亡命生涯。数年之后不得不落户楚国,娶楚公主成玉为妻。   晋王当然希望传位给重耳,因多次招不还儿子而忧郁成疾,终因年迈中风病倒了。自入晋宫饱受屈辱的优施立即看到了复仇的希望。他勾结梁五,利用自己从骊戎招募而来的八名身怀绝技的骊戎女子控制了王宫并害死了晋王。只因骊兰反对奚子继位,优施不得不严封锁晋王殡天的消息。骊兰企图将这个消息传到宫外,以便让重耳马上回国,但她的计划被优施打破。优施为了尽快让儿子继位,不惜以烧死奚子相威胁,为了保住奚子一命,骊兰被迫带儿子上殿宣布晋王殡死的消息并扶儿子继位。   楚王将这一消息告诉重耳,并强迫重耳回国抢夺王位。优施和梁五最害怕的就是夷吾和重耳回国争位,早已设下埋伏。他们击退夷吾之后又差一点劫杀了重耳,幸大将军里克相助重耳才保住一命。里克返回都城联络在朝大臣,组织人马,首先诛杀了梁五,接着率兵进宫杀掉优施和那个来历不明的“晋王”,正要再杀骊兰时,重耳返回王宫,将她救下。重耳继位之后,仍难忘旧情,然而,骊兰为了他的声誉和国家,只好忍痛割爱,悄然返回骊戎。重耳追到骊戎也未能如愿。骊兰已经归隐山林,再也没有人见到她那美丽的倩影……
楚汉争雄
秦朝末年,朝廷无道,民不聊生。天下各路义军纷纷揭竿而起,反抗秦廷。其中以故楚名将项燕之后项梁、项羽叔侄势力最大。项梁以自己新立之楚怀王的名义,召集各路义军,联合伐秦。谁知刚一出师,项梁便在与秦将章邯作战时战死了。项羽随即接替了叔父的帅位,将义军分为两路攻秦。项羽的东路军在关东聚歼秦军主力;指挥西路军的“沛公”刘邦则乘隙攻入咸阳。依据楚怀王“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刘邦欲称王关中,便派兵驻守函谷关,以防诸侯入关。同时,他宣布废除秦朝苛政,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项羽于巨鹿歼灭秦军主力,收服章邯,取得诸侯上将军的地位,并率诸侯联军四十万、秦军降卒二十万直奔关中。中途,项羽恐秦降卒哗变,在新安将他们全部坑杀。之后,项羽命英布攻破函谷关,进驻鸿门,意图消灭刘邦集团。刘邦自知不敌,于是竭力拉拢项羽的叔父项伯为其调解,并亲赴鸿门请罪。项羽被刘邦的诚意所打动,放弃了消灭刘邦的念头。   之后,项羽凭借其在军事上的压倒优势,裂土分封十八位诸侯王,并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封刘邦为汉中王,定都南郑。又将关中分为三部,封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分别为王,企图通过他们控制关中,将刘邦困锁在边险地区。刘邦采纳张良、萧何的建议,确定了收用巴蜀,还定三秦,东向以争天下的方略。于是忍忿前往汉中就国。途中烧毁所过栈道,防止诸侯军偷袭,并借此表示自己无东向之意,以麻痹项羽。项羽亦于同时班师回彭城。   不久后,未被项羽封王的田荣于齐地起兵反楚,自立为齐王,项羽发兵击齐。刘邦乘项羽无暇西顾和三秦王立足未稳之机,拜韩信为大将,统兵数万,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迅速还定三秦,袭占关中大部地区。项羽在两面受敌的情势下,采取先齐后汉方针,继续攻齐,主力被牵制在齐地。刘邦再度抓住战机,一面巩固关中,一面扩张势力,亲自率军出函谷关东进,并联络各地诸侯王,率联军五十六万,一举袭占楚都彭城。项羽大怒,留部将继续击齐,自率三万骑兵疾驰南下,乘刘邦陶醉于胜利,毫无戒备之际,以少胜多,大败汉军,收复彭城。刘邦仅率数十骑突出重围,逃回荥阳。此役,汉军被歼数十万,元气大伤。此后,项羽调集大军,与刘邦在荥阳、成皋一线开始了长达两年零五个月的相持战。   此间,楚军北有韩信占据齐地威胁彭城,腹地有彭越游动作战,又须分兵南据九江,以致兵力分散,腹背受敌,粮草匮乏,欲战不能。刘邦则据荥阳、成皋之战坚守不战。于是项羽与刘邦订立和约“中分天下”,划鸿沟为界,东归楚、西属汉。之后,项羽遵约东撤,刘邦则背约向楚军发起突然追击,并约集韩信、彭越南下合围楚军于垓下。楚军缺兵少粮,屡战不胜。夜闻楚歌四起,军心瓦解。项羽率八百骑突围南逃,刘邦派兵追击。项羽逃至乌江,想起当年率八千子弟兵过江时的豪情,自觉无颜去江东父老,遂自刎。楚汉战争最终以刘邦的胜利宣告结束,大汉王朝也就此建立。
*
*